龙门石窟观后感范本500字(通用15篇)
当大家观看最新的高水平影片时,这次观看叫你有哪些领悟呢?在写观后感时,需要有自己独特的视角和考虑立场。想来很多人都在为怎么样写好观后感而烦恼吧,下面是记者采集收拾的龙门石窟观后感范本500字,仅供参考,大伙一块儿看看吧。
龙门石窟观后感500字 1
在回到洛阳奶奶家的第五天,我早早地起了床,来到闻名遐迩的龙门石窟。
据了解来到不能不观赏的是万佛洞和奉先寺。 来到万佛洞前,环顾四周,用一个字 即可形容这里的佛像,那便是“小”。在一个并不大的.洞内 竟有上万尊佛像,单单两 壁就有佛像15000尊,真叫人感到不可思议。洞内主佛为阿弥陀佛,端坐于双层莲花 座上,主佛背后还有五十二朵莲花,每朵莲花上都端坐有一位供养菩萨,她们或 坐或侧 ,神态各异。
离开万佛洞后,大约走二百米的路就来到奉先寺。奉先寺是龙门石窟规模最大、 艺术最为精湛的一组摩崖型群雕。中间的主佛为卢舍那大佛,此佛像高17.14米, 头高4米,丰颐目秀,仪表堂堂。唯一美中不足的是大佛的,双臂让人砸去,很难 见其整体造型,不禁让人感到有的惋惜,但在惋惜的同时我也痛恨那些破坏佛像 的人。
出得龙门来,只见那青山秀水的自然景色与鬼斧神工的人文雕刻更看上去相映成 辉。仅此龙门石窟一游,便是不虚洛阳此行了,我在心底对自己说,同时依依挥手,不舍地作别这座人类历史文化遗产的自然宝库。
龙门石窟观后感500字 2
天一直下着小雨,但丝毫未影响大家旅游的兴致。大家趁着阴凉天,来到了河南洛阳。河南洛阳有一个神秘的奇景,那便是名闻天下的三大石刻艺术宝库之一——龙门石窟,这也是大家今天的游览景点。
龙门石窟建于伊河两岸,分东西石窟,大家只参观了东山石窟。沿着伊河岸旁的小路,大家在雨中漫步,边走边看这绿意盎然的'一番景象。一路经过一些大小不一的石穴,里边摆设的菩萨(或佛祖)被古时候人民雕刻地十分传神,那头上的发丝都仿佛真的一样。有的雕像由于大水冲洗或多年风华失修,都已经渐渐褪去了色彩,而有的还保留1000多年前的色彩。这一幅幅打动人心的佛教画,就是大家古时候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
继续往前走,我又一次被震惊了!眼前这个洞穴中共有大小仅4厘米高的小佛一万五千多件,个个都雕工细腻,形象逼真、生动,最奇特的是所有些雕像形象各异。在洞内还有两头看门的狮子。正中央有一尊佛像,盘腿坐在一朵莲花上,和尚口中仿佛在念“阿弥托福”。他身后有一片红光,含义佛光普照大地。
最后,大家来到景区中规模最大的奉先寺。这个奉先寺始建于元代,历经沧桑,历时25年才建好。据了解,这是为武则天——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女皇帝建的。最中间的那尊佛叫卢舍那佛,它身高17.14米,头部4米,最称奇的是光耳朵就有1.9米,比我爸还高。旁边是唐高宗的“奸臣”,与其相邻的是头戴皇冠的文书菩萨。从整体来看,整个洞穴十分雄伟壮观。
上午的旅程,大家是在雨中渡过的,不过也值了,大家赏析了世界三大石窟之一。这次旅游让我认识到,大家中国人民古时候也是十分勤劳,十分聪明啊!
龙门石窟观后感500字 3
考完试,我和父母就开始计划这个暑假到哪去玩,在电脑上,查到了龙门石窟是中国石刻艺术宝库之一,还是国家5A景区呢!它历程了北魏等等的朝代,用了100多年的历史才建导致功。过了这么长的时间还有10万多尊造像,碑刻题记2800余品……看了这么多,我好想去那里看看,所以大家一家就决定去龙门石窟游玩。
坐了3个小时的车,终于到达了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我一下车就像出了笼的小鸟一样跑(飞)出去,催父亲快点买票。进来后看到一座大山正面光秃秃的只有许很多多大大小小的窟窿,里面都是佛像,真如电脑上说的有10万多尊。我走上楼梯飞快跑到这类窟窿前面,仔细一看,这类佛像刻的好精致呀!!每一个佛像手竖着放在胸前,两边还有一些小将在那站着,可能是在保护大佛吧。
大家走到中间时,看到了震憾的卢舍那佛。它高17。4米,头高4米。它的双眼目视前方,脸上有微微的笑容。它双腿盘起来坐在那,我想:它坐着是的7。14米,那站起来要多么高呀!!这尊佛像高大,表现了佛国的`祥和、雍容大度,这个最大的佛像太震憾,让我都用词汇没办法形容。
龙门石窟的景色叫人震憾!也不了解很长时间以前的人是如何把它们刻的栩栩如生。我要谢谢(他)它们给大家后人留下了一个这样壮观的景象!
龙门石窟观后感500字 4
龙门石窟是在国内知名的三大石雕造型艺术宝藏之一,位于河南许昌南郊12千米处的伊河海峡两岸。这暑期,大家一家人赶到这一名胜古迹去玩。
在售票厅外,我和哥哥见到满山遍野,密如蜂房的石窟时,不由自主异口同声的赞美道:“好壮阔啊!”
踏遍龙们立交桥,大伙赶到石窟的通道,许很多多的石窟尽收眼底。这个时候,我发现了在每个石窟里都是有一个精致的小佛像,可是,有些头没了,有些手没了,这到底是哪些原因呢?听妈妈说佛像有的是在悠长的时光里风用掉了,有的是在战事中被其他人敲掉了。
接下去,大伙赶到了万佛洞,一到洞里大伙全家人被震住了,洞的顶部左右两壁,一颗颗的统统是小佛,十分壮阔,听导游员阿姨说,这儿现有15000尊小佛,最少的仅有两厘米,因此 叫万佛洞。
最后大伙参观考察的是大方磅礴的卢舍那雕塑作品,从这组塑像中最能体现大唐帝国强劲的'物质力量和精神财富,显示信息了唐朝艺术雕刻的最大造就。卢舍那大佛通高17.14米,头高4米。耳长1.9米,就连底座都比人高不少头,这一定是唐朝艺术雕刻的精粹。
落日早已KISS着西山了,我恋恋不舍得与龙门石窟道别。我感觉,这石窟是先祖们聪慧和汗液的结晶体,大伙必须要好好地维护它!
龙门石窟观后感500字 5
从语文书上获悉,龙门石窟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我十分向往。寒假里,我终于有机会去游览龙门石窟。
站在山上远眺,看见全是洞窟,真是星罗棋布,密如蜂房。到了石窟边,才了解里面全是大小不一的佛,让我眼花缭乱。
顺着人流,走上台阶,来到奉先寺,卢舍那大佛立刻映入我的眼帘。大佛两旁伫立着二弟子、二菩萨、二天王及二力士。他们有些看起来比较文静;有些饱经沧桑;有些雍容华贵;有些.则看上去十分威武。奉先寺的另外八尊大佛也是形态各不相同,错落有致!
我挨近卢舍那大佛,仔仔细细地看,他好高啊!果然有十七米高,光是头部就长达四米,耳朵也非常大,将近两米,比普通人大出一截。只见大佛随衣挂线,仅用没几笔,就看上去朴素无华而又冼练流畅;面颊前凸后翘又圆润;头发像波浪一样盘在头顶;双眉弯弯,犹如新月;小小的嘴角,略向上翘,携带一丝笑意,仿佛在说:“欢迎你,小游客!”宛如一弘秋水的双目流露出安详与和谐。
顺着人流往下走,我回过头来,继续凝视了一会儿,心中顿时升起一股宗教的神秘莫测之感。
看着十几万尊栩栩如生、惟妙惟肖的佛,我想起了古时候劳动人民来。那时候,没现代技术,硬是靠着无数的双手和简单的劳动工具,才完成了这佛像之国——龙门石窟,这全是古时候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龙门石窟观后感500字 6
今每天气晴朗,我和父亲、母亲一块去河南洛阳龙门石窟玩。父亲告诉我,龙门石窟开凿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的时候,分布在伊河两岸峭壁上,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后来,经过北魏、隋唐至宋朝,连续大规模打造了400多年。
还没走到石窟门口,我就看到了一座非常好看的大桥。父亲说这是龙门桥,连接东山和西山两处石窟。走进西山石窟景区,我第一看见了宾阳三洞,导游介绍说这个洞前后用了24年才完成,是开凿时间最长的一个洞窟。洞里有11尊大佛像,窟顶上雕有飞天,我感觉非常漂亮!
然后,大家到了万佛洞。洞中刻满了小佛像,不少佛像只有几厘米高,导游说这里共有1500多尊。我听了将来,感觉真多呀!古时候的人能雕刻出这么多精美的小佛像,太困难了!
最后,大家来到了奉先寺,它是龙门唐代石窟中最大的.一个。据碑文记载,此窟开凿于唐代武则天时期,历时三年。石窟正中的卢舍那佛坐像为龙门石窟最大的佛像,身高17.14米,头高4米,耳朵长1.9米,特别雄伟壮观!
看了这么多佛像,我十分佩服古时候人的雕刻水平,真是太棒了!
龙门石窟观后感500字 7
龙门石窟坐落于洛阳城南十三公里。这里是香山和龙门山的对峙,伊河水从中穿流而过,远望犹如一座天然门阀,所以古称“伊”。龙门石窟里有成千上万尊佛像,它们每个姿态不一,精美别致。
关于龙门石窟,还有一个有趣的故事呢!在隋朝,隋炀帝杨广曾登上了洛阳北面得邙山。向远眺望,看见了伊,就开心地说:“这不是真龙天子的门户吗?”不久,隋炀帝就砸洛阳建起了东都城。由于皇宫的.正门正对伊,所以大家称伊为龙门。
雕琢龙门石窟,断断续续搭4之久。据统计,东西两山现存窟2345个,佛塔70余座。龙门石窟又称古碑林,共有碑刻题记2860多块。龙门石窟全山造像11万余尊,最大的佛像是卢舍那大佛,通高17.4米,头高4米,耳长1.9米;最小的佛像在莲花洞中,每一个只有2厘米高,让人们称为微雕。
龙门石窟观后感500字 8
大自然崇高卓越又漂亮,它煞费心计,创造了世界,还安排了一处处胜境,它把目光停留在洛阳,轻描淡写留下了一处秀美的龙门石窟。
买过票踏上了通往西山石窟的征途,走过一段路,从石窟下看见一座高桥。这条桥的长度大致有六里多路。在桥上,遥望伊河岸大大小小的石窟,密密麻麻。走过桥,再往下走到了检票口。高耸的城门,连检票口都这么壮观,里面的景色有多么壮观呢?
到了西山石窟,走上楼梯,人群拥挤的喘不过气。这个时候就比较容易和家人走散。父亲紧紧的拉着我和妹妹的手走到了主佛洞。
从岸上看伊河上“飘”过几只观光船,它们把湖水“所有两半”。紧接着是引人注目的小佛像,有些小如指甲盖儿,有些'小如木偶,有些小如铅笔长。假如仔细看,你就会注意到这类佛像头都没了。
再走近,主佛便映入眼帘,这几尊佛是由于开元贞观盛世所立功而修建的。看!佛像高达几十米,真是威武、壮观!洛阳之美,全在龙门石窟。它以特有些魔力名扬四海,天天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人,为之流连忘返。这次龙门石窟之旅,真是一段美好的记忆。
龙门石窟观后感500字 9
大伙好,今天我给大伙介绍的是洛阳的龙门石窟。洛阳过去是九朝古都,这里到今天保存了不少历史文化遗产,其中最有名的是龙门石窟了。
龙门石窟是中国四大石窟之一,坐落于河南洛阳南郊十三公里处的伊河两岸。龙门石窟南北长一公里,存在有窟龛2345个,造像10万余,碑刻题记2800余品,佛塔40余座,以数目之多位列国内四大石窟之首,叫人惊叹不已。
伊河边的两岸上有许很多多的石窟。走近一看,石窟里有好多佛像,大窟中的佛像规模宏大。小窟中的佛像小巧玲珑,做工精巧,它们千姿百态、造型各异,有些盘腿坐在莲花宝座上,面容安详,仿佛与世无争,有些笔直地站立着,右手拇指与中指相捻,双眼半睁半闭。
这里最引人注目的是卢舍那大佛了。她身高17.14米,头高4米,耳长1.9米,面部圆润,双眉弯如新月,眼眉秀丽,神情安详自在,栩栩如生,听说建这座佛像的时候,是照着女皇武则天的.样子做的,雕刻这座佛像用了25年才建成的,真是一个浩大的工程呀!最小的佛像在莲花洞中,每一个只有两厘米,称为微雕。
你喜欢这个地方吗?假如你喜欢的话,就和父母赶快来细细观赏吧!
龙门石窟观后感500字 10
洛阳,十多个王朝的都城,龙门石窟就坐落在此。它开凿于北魏,历经唐宋等数朝达400余年,南北长一公里,造像十余万尊。
走进石窟内,顿时有一种穿越感。我宛若看到了工匠和民夫正在开山凿窟,隐隐看到他们挥洒汗水辛勤工作。
这类佛像或面容端庄,或微笑淡淡,那微笑非常是微妙,或善意,或内涵款款,似在人群中曾见过的某个人,又或是佛的本来面目即是这样。我仿佛不经意间来到了佛国,亲眼看见了佛的真容。身边的不是一群群的游客,而是佛门信徒,正在给师傅打杂清理,正在听佛祖讲经布道。他们有些抄经,有些临摹佛像。身边的大铜墨盒历经风霜,一支抄经毛笔蘸好了墨汁,接着在麻纸上行楷而就“般若经”。
抬头望见窟顶,未退色的彩绘画,迷迷糊糊的文字,仿佛刚开始的石窟是五彩斑斓,光艳鲜活的佛像是彩色的,栩栩如生的,朝拜的大家看到的都是立体的,漂亮的`,赏心悦目的佛家世界,艺术就像生活的世界一样灵动而熟知。
2厘米高的小千佛,在莲花洞南壁上方,生动细致,小巧玲珑,居然给人一种生机盎然的感觉。走过经风霜洗礼的蓬松干涸的石窟群,来到了洛水旁,整个龙门石窟群就像跃然洛水之上的静态山水画,底下是绿色的洛水,中间是泥土裸露的石窟群,石窟之上那满山绿绿葱葱的树木就像戴了绿色的帽子与蓝天融为一体。洛水涛声不大,似是梵音袅袅,禅乐安宁,叫人短暂的脱离尘世间的喧嚣,一片祥和。
龙门石窟,是中国石刻艺术的宝库,是一个陶冶文化情操,精心的好去处。
龙门石窟观后感500字 11
暑假中有无数件事,有辛苦的,有快乐的,也有愤怒的。但我印象最深的便是那个叫人惊讶的龙门石窟。
7月里,大家按着早制定好的旅游计划来到河南洛阳。上午游玩过少林寺后,就匆匆赶到龙门石窟了。
说实话,我心里可不想去龙门门石窟,听了名字便了解一定是古人在山上刻了一座又一座的佛像。我上午去少林寺已经看了不知几百座佛像了,目前还要我来看佛像,我又不是和尚!于是,我非常不情愿地来到了龙门门石窟。看着路边一个又一个洞窟里的佛像,心想,就只有这几个佛像,还和莫高窟齐名呢,真是名不副实。伴随越往里走,佛像也开始多了起来,我却依旧漫不经心跟在父母的后面。不一会儿,也走了不少路了,一个平台出目前了眼前,我抬起头来看了一看,随即,我惊呆了,这里的山明显地凹了进来,眼前的一个巨窟立刻映入眼帘,那尊佛像前所未有些'巨大,抬头遥望,那佛像刻得惟妙惟肖,背后和身上的彩绘也依稀可见。因为这在唐代雕刻的,人物较胖,因此也更显慈祥。他站立着,两旁稍小的佛像护着他,他的双眼看着每个人,叫人感到莫名的威严。佛像手势仍是一个指天,一个指地,退后一步看,如一顶天巨人,向前一步看,又如一天界智者。整个佛像看起来浑然天成,完全不像是人工雕琢而成。旁边的佛像则一定是他的徒弟了,一老一少,一高中一年级矮,古人用这两人的对比将中间的佛像看上去愈加高大。
旁边千万遵佛像重重叠叠,各不相同,叫人惊叹不已。看着这么多惟妙惟肖的佛像,我的烦躁之心早已烟消云散,心想:啊!这龙门门石窟真不愧为中国的四大名窟之一。它叫人家宁心静气,叫人感觉到唐朝过去的辉煌。这一尊又一尊的佛像素凝聚着古人一点一滴的智慧,它们是古人智慧的结晶啊!
这次的龙门门石窟之行让我深深感觉到文化的漂亮是无限的,它耐人寻味,每一种文化都有它独特的魔力,每一种文化都给以心灵的享受。
龙门石窟观后感500字 12
中国著名的四大石窟,分别是龙门石窟、元岗石窟、莫高窟、麦积山石窟这四个石窟都是中国闻名的旅游景点,而我去过了其中的龙门石窟,目前我要讲一讲游玩的龙门石窟。
龙门石窟坐落于洛阳郊区,我走到山脚下,发现这里的山特别高,崖壁和地面几乎垂直,龙门石窟分为东山石窟和西山石窟两处,东西石窟的中间相隔了一条非常宽的河。大家先来到西山石窟,看到河对岸的东山石窟那边树木覆盖面积非常广,青翠欲滴。右手边的石窟岩石坚硬无比,十分巨大,非常难想象古人再没一流的机器和工具的`状况下,是如何在这一块块崖壁上,用手和普通的锤子雕出一尊尊惟妙惟肖的佛像石窟的。大家继续往里走,映入眼帘的是山岩上密密麻麻的各式各样的佛像、佛塔等,往洞窟里面仔细看去,在佛像上,可以看见很多精美之处,有些你可以看见菩萨那浅浅的笑容,有些可以看见头发上的一根根发丝,有些甚至可以看见衣服上的褶皱,还有些可以看见精美的彩色图案。但因为气候温度和地壳的变化,经过长年的风化,石窟中有些没头,有些没手臂,还有些甚至已经风化紧急,整个石窟只剩下几块凸起的石块。经过专家的统计,龙门石窟中的佛像大大小小共有9万7千多座,并且每一个佛像面容,表情各不相同。其中龙门石窟的精华之处就是——卢舍那大佛,这座大佛高约17米,宽和深度约40米,十分壮观。建造这座大佛在当时用了上万两的白银,历时整整25年才建好。传闻,这座大佛就是根据武则天的形象建造的。这座大佛神态安然,嘴角微笑,慈眉善目,那挂在脖子上的佛珠明确可辨,双眼微闭,神态安然。如此看去,会叫人心里变的宁静。
这类就是我游玩的洛阳龙门石窟,让我真切的感觉到老祖先的智慧与精妙,也让我很佩服,也感谢老祖先留给大家伟大的视觉财富。洛阳石窟是当之无愧的世界级的文化宝库。
龙门石窟观后感500字 13
龙门石窟,这座屹立在伊水河畔的艺术瑰宝,宛如一部穿越千年的史书,向世人诉说着古时候劳动人民的智慧与创造力。
当我踏入这片神圣的土地,一种庄严肃穆的感觉自然地产生。眼前的石窟依山而建,密密麻麻的洞窟像蜂巢一般镶嵌在石壁上,叫人不禁感叹古人的鬼斧神工。那些栩栩如生的佛像,有些慈祥端庄,有些威严庄重,有些则面带微笑,仿佛在俯视着世间万物。每一尊佛像都有着独特的姿态和神情,细腻的雕刻线条展示出了高超的技艺。
我沿着青石铺就的小路缓缓前行,仿佛置身于历史的长河之中。石窟中的壁画同样让人惊叹不已,色彩虽然历经岁月的洗礼已经略显斑驳,但依旧能依稀看出当年的辉煌与绚烂。这类壁画讲述着佛教的故事,传递着古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宗教的真诚。
站在奉先寺前,卢舍那大佛那慈悲而又深邃的目光仿佛能洞察所有。大佛高达数十米,面容前凸后翘,神态安详,叫人在仰望的瞬间感觉到一种心灵的震惊和宁静。据了解这尊大佛是根据武则天的形象塑造的`,它不止是艺术的杰作,更是那个年代精神的象征。
离开龙门石窟时,我的心情久久不可以平静。这次参观不只让我领略到了古时候艺术的魔力,更让我对历史和文化有了更深的考虑。龙门石窟,这座不朽的艺术丰碑,将永远铭刻在我的心中,勉励着我去探索更多的历史文化奥秘。
龙门石窟观后感500字 14
怀着对历史文化的敬仰和对艺术的热爱,我走进了龙门石窟。
踏入景区,伊水潺潺流淌,微风轻拂,仿佛在诉说着千年的故事。眼前的石窟群,雄伟壮观,让人叹为观止。一尊尊精美的佛像,或坐或立,或微笑或沉思,它们的神态各异,却都透露出一种超凡脱俗的宁静与慈悲。
石窟中的雕刻艺术让人折服。那些细腻的线条,生动的表情,无不展示着古时候工匠们的精湛技艺和无限智慧。每个佛像的细节都被精心雕琢,从飘逸的衣带,到慈祥的'眼神,再到庄严的手印,无一不叫人感觉到艺术的魔力。特别是那些规模宏大的石窟,海量佛像排列整齐,形成了一种震惊人心的视觉冲击。
然而,在赏析这伟大艺术的同时,我也不禁为其遭受的破坏感到痛心。岁月的侵蚀,让很多佛像失去了原来的色彩和完整的形态;而历史上的人为破坏,更使得一些珍贵的文物永远消失。这让我深刻认识到,保护文化遗产是多么的要紧和紧迫。
离开龙门石窟时,我心中充满了感慨。它不止是艺术的殿堂,更是历史的见证。我期望更多的人可以走进这里,感受它的魔力,同时也可以增强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让这一人类文明的瑰宝永远传承下去。
龙门石窟观后感500字 15
当我踏入龙门石窟的那一刻,时光仿佛倒流,我被卷入了一场千年前的艺术盛宴。
眼前的石窟,犹如一部立体的史书。一尊尊形态各异的佛像,用无声的语言讲述着古时候的辉煌。那些雕刻在石壁上的线条,流畅而优美,仿佛是古时候艺术家们跳动的脉搏。他们以石为纸,以刀为笔,将心中的信仰和对美的追求,永恒地定格在了这片山崖之上。
石窟中的佛像,有些高大威严,有些小巧玲珑,但其一同之处在于都散发着一种慈悲与祥和的气息。我久久凝视着一尊尊佛像,仿佛能感觉到它们给予我的心灵慰藉。这类佛像不止是石头的雕刻,更是古时候人民精神世界的寄托,是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未知世界的敬畏。
在海量的石窟中,卢舍那大佛给我留下了最为深刻的印象。它那端庄的面容、慈祥的眼神,与微微上扬的'嘴角,都展示出一种独一无二的魔力。站在大佛脚下,我看上去这样渺小,心中却涌起一股莫名的感动。这尊大佛见证了多少朝代的更迭,又抚慰了多少人的心灵。
这次龙门石窟之行,让我对历史和艺术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它让我了解,文化是民族的根,艺术是人类心灵的表达。大家有责任传承和弘扬这类宝贵的财富,让后人也能领略到先人的智慧和创造力。